[裝潢] 大安區陳公館裝修案 -- 全熱交換器+PM2.5集塵箱 & 冷暖氣工程 (新風換氣機)
現今住宅空調已經不是只有溫度調節功能的冷暖空調
還包括淨化室內空氣品質的設備--全熱交換器
所以空調工程變得十分複雜
需靠事前的專業設計規劃
再搭配適當的施工師傅才能發揮全部功能。
***
冷、暖氣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就是可以在夏天提供涼爽的室內氣溫
而冬天則能供應溫暖的溫度
照說這樣不是就夠了嗎?
為何還需要裝全熱交換器啊?
這要分成室內空氣品質與室外空氣環境來介紹了:
1.室內空氣品質
我們居住的室內有幾個主要的空氣汙染源:裝潢、日用品、、潮濕、人
裝潢--建材中因加工過程帶來的甲醛,是標準的致癌物質。
日用品:清潔劑、洗衣精、塑料用品會釋放TVOC、甲醛,對身體健康有相當危害。
潮濕:台灣氣候多變潮濕,容易產生許多黴菌造成過敏、抵抗力下降。
人:人也是汙染源?是的,沒錯!人會製造二氧化碳,若又不常開啟窗戶通風,濃度過高時影響健康。
2.室外空氣環境
室外環境更有許多危害健康的汙染,例如汽機車廢氣、沙塵暴、餐廳油煙廢氣...等等。
因此會產生眾所周知的:PM2.5的問題。
何謂PM2.5呢?
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細懸浮微粒,直徑只有頭髮直徑的28分之一。
簡單來說因為太細微了
所以可以輕易通過氣管進入人體,甚至穿過肺泡侵入血液中,造成心肌梗塞、腫瘤...等等重大疾病。
那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是不是保持通風就可以大幅降低有毒氣體的濃度?
當然可以,但那只是理論上可行。
首先,必須要確定您每天回到家都能將所有窗戶、門扇打開,無論是否颳風下雨...
同時,還得確認您家周遭環境十分良好,沒有汽機車等廢氣汙染問題...
我想,別說是都會區了,連偏郊區域大概都很難符合上述的條件。
所以,在室內裝設適當的空氣品質調節設備就成了現今的顯學了!
這也是這個案場的屋主十分在意的問題
從第一次洽談就不斷強調要將室內空氣品質的設計規劃列為首要工作
***
那全熱交換器到底有甚麼功用呢?
全熱交換器是一台可以將室外具有充足氧氣的空氣過濾後送進室內
再將室內的有毒氣體排出室外
簡單的說就是換氣作用
但為何叫做"全熱"交換器呢?
因為在換氣時,透過濾芯的設計能盡量保留室內溫度不流失
夏天時,戶外熱氣會在全熱交換器裡先降溫後再進室內
冬天時,則會將室外的冷空氣在全熱交換器裡先升溫後再進室內
如此能減低冷暖氣機的負擔的功用即是其稱為"全熱"交換器的緣由
只是光只裝全熱交換器是不夠的
因為目前的全熱交換器濾心多只能過濾到40微米,也就是PM40
而現下因為大環境影響所產生的PM2.5,也即是2.5微米
則遠遠小於全熱交換器所能過濾的範圍
所以應該要再加裝PM2.5集塵箱,以過濾PM2.5對室內的危害
***
寫了那麼多
意思就是說現在的住宅空調規劃應該包括:冷暖氣機、全熱交換器、PM2.5集塵箱
那是不是說只要花錢買了這些設備就可以了呢?
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因為這些設備都需要考慮到出迴風循環、冷房效率、維修空間...
同時,還得要注意天花板造型
那麼多的機器設備+風管+銅管+排水管+冷媒分岐器+分岐管...
若未事前經過設計規劃,可能會將天花板上方塞得滿滿的
總不能因為裝了這些設備就犧牲掉天花板的美感吧?
所以花些時間好好設計規劃一下是必要的
相關的圖面至少需要兩套:
1.冷暖氣配置圖
標示室內送風機、出回風口、維修孔等位置尺寸
以及天花板上方空間尺寸
提供師傅一個明確的施工依據
冷暖氣機的選擇應先計算室內個空間所需的btu數值
那要如何計算呢?
可以每坪1800btu為單位,以該空間的坪數來相乘
例如:10坪空間,即為10x1800=18000btu
但若使用吊隱式冷氣建議加計20%
以及頂樓、西曬等光熱環境也要再另外加計20%
才足敷實際生活使用。
延伸閱讀 : 本案裝修完工作品
像這樣經過計算規畫的圖面
可以幫助設計師與屋主確認細節
減少認知落差
2.全熱交換器配置圖
標示全熱交換器、PM2.5集塵箱的正確位置
以及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進出風的風管路徑
由於進出風的路徑、距離、彎繞
會影響到出風量的順暢與否
所以在設計時要盡量減少路徑以縮短風管距離
並且還要避免過多彎繞以確保風量不消減
若必須彎繞時,應設計斜彎使其盡量順暢為原則
而分管處擇要採用斜T分管,絕對避免使用正T管
否則風量將大幅衰減,失去全熱交換器的功用
所以設計一張全熱交換器的配置圖是很傷神的
既要講求循環效果又不能影響天花板美感
坦白說真的不容易
像這樣一張不起眼的全熱交換器配置圖
要花掉我好幾天的時間呢!
要先計算室內需要的換氣量
然後挑選適合的機型,再配置風管路徑
同時要再檢討天花板造型
目前國內並沒有針對室內空氣換氣量有明確規範
我是參考相關研究資料並輔以實務經驗--每人每小時應換氣25.56立方米
***
經過充分事前規劃後
就可以開始進行全熱交換器、PM2.5集塵箱、冷暖氣的工程了
進場第一件事當然是搬運相關器材、設備、工具至現場
這些林林種種的物件十分繁雜
應該要於事前規劃好適當的放置空間
若隨師傅方便亂放一通,將造成現場雜亂不說
工作效率也會大幅下降
況且別的工種也會有並行進場施工的狀況
要是未加以要求規範
那這個工地就是天下大亂了,出錯率肯定很高
所以事前就在牆上貼好個工種物件擺放區域
並且要求放置整齊
這樣的要求其實不會多花師傅的時間
只需要在事前先規劃好位置
大家也都很樂意配合
物料進場後
照例要進行檢核工作
檢核相關設備、材料是否與要求相符
有不符的地方應要求師傅立即更換
切莫等到已經施作完成後才發覺錯誤,既耽誤時效也浪費成本
機體設備的部分最好拆封詳細檢查
看看各部件是否完好
像是濾心
可以抽出來檢查一下
是否為新品?有無污漬破損情事?
總之多一分謹慎就少一分問題
尤其在事繁且巨的室內設計工作裡準沒錯
這次在設計上
還規劃了家庭智能系統
要將照明、冷暖氣、全熱交換器、PM2.5集塵箱等設備列入智能控制範圍
方便屋主在回家前透過手機預設開啟
或在家中以手機控制
所以要請智能系統的廠商於空調師傅進場時到場進行討論
確認相關線路及設備的配置
屋主是一位慈祥的阿伯
每天幾乎都會來現場關心施工進度
我們設計師要利用這個時機向屋主介紹施工內容
以拉近認知差異
為後續裝修過程創造良性氛圍
畢竟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可及
需要從每次的工作細節與溝通過程逐步營造
***
接下來看看施工的過程
首先是吊掛全熱交換器
掛好之後要立刻用塑膠布包覆好
因為後續施工過程很長,若未包覆容易吸附粉塵造成汙染
那裝設全熱交換器的意義就喪失了
風管架設施工時
對於每一個細節尺寸都要斤斤計較
特別是全熱交換器出迴風口的彎繞區域
多彎繞一點就會造成風流的阻礙,影響換氣效益
安操時要注意出風與迴風的位置
有時因為忙碌容易裝錯
另外
在全熱交換器的進氣上游要加裝一台PM2.5集塵箱
吊掛時要注意預留抽換濾心的維修空間
像這個區域已經擠滿了各種管線
必須充分利用剩餘的空間
所以事前的丈量勘查很重要
應明確調查該區域的剩餘空間、尺寸
以做出適當的設計規劃
並於施工前中後期與師傅依圖討論
才不至於出錯或影響工程品質
全熱交換器出風口要先進行分管分流
要請工廠訂製適當的分流管
然後裁鋸適合的風管尺寸
裝上預製的分流管
安裝妥分流管之後
於當日下工前要即刻於開口處貼上膠布
以防止粉塵吸附進風管內
待隔日要繼續施工時再撕除
貼覆膠布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
只需要事前請師傅準備膠布即可
重點是跟師傅的溝通
因為彼此思考角度不同
施工者與使用者的心態也不同
施工者會認為一點點的粉塵有那麼嚴重嗎?
當然,以裝修工程期間所處的環境來看會覺得微不足道
但屋主入住後那些粉塵可就成了二度汙染
那裝全熱交換器的意義不就消失了嗎?
如果只是多花一點力氣貼覆膠布就可以避免這種汙染
何樂不為呢?
延伸閱讀 : 本案裝修完工作品
PM2.5集塵箱也已經安裝完成
全熱交換器的風管配置很複雜
要依整體裝修進度分多次進行
在進出封口處要裝設固定性較佳的硬管
分流彎繞處可選用鐵環帆布軟管盡量維持真圓
但要加強吊筋固定住
減少因風壓產生震動情形
待全熱交換器及PM2.5集塵箱之主機區域完成後
要開始依設計圖進行冷暖氣機的施工
這個案場由於建設公司統一配置新款VRV空調系統
有許多施工方式要注意
因此事前得仔細查閱原廠施工說明書
以確認相關管線、排水的配置
然後再進行工程
一開始一樣依照設計圖事先確認機體位置
設計師要依照設計圖核對清楚
然後再讓師傅吊掛機體
VRV空調系統需吊掛的機體除了一般所知的室內送風機外
還要吊裝冷媒分岐器
何謂冷媒分岐器啊?
簡單來說,主要是用來分流冷媒的
安裝時要注意水平以發揮最大效益
吊掛這些積體設備應以懸吊螺栓固定妥當
然後要記得再檢查一次
核對機體吊掛位置是否正確
再進行管路配置工作
***
冷暖氣的管路配置工作包含:銅管、排水管、電源線
配置銅管時要注意保持銅管的真圓狀態
常見師傅在配置時因為彎繞因素造成銅管變形
這會使得冷媒輸送效率變差,影響冷暖房的效果
施作時以兩兩一組為宜
遇到彎繞之處要兩側同時動作
以免造成銅管卡在轉角處變形
銅管配至機體附近後
要將其接上分岐管或機體
先套合檢查是否尺寸距離為最佳狀態
若有多餘彎繞應加以裁修掉
以減少不必要之路徑徒增冷媒輸送負擔
在此同時
設計師要不斷反覆檢查
確認機體位置、銅管路徑、接合狀態...等等細節問題
雖然說師傅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施工者
但有時難免會有疏漏
所以設計師應發揮檢查監督的功能
才能提升工程品質
像這台主機在檢查時即發現未加強保溫貼覆
所以請師傅將其卸下重新處理過
保溫披覆是冷氣工程很重要的一部分
若未確實施作容易造成屋主入住使用時發生滲漏水的問題
貼覆好保溫披覆後
就可再重新吊上
這時會有許多銅管並聯共行
要注意固定工作需確實
完成銅管的配置後
要針對分岐管接管處進行燒焊工作
燒焊器具也不少
燒焊時要注意安全問題
燒焊處要確實密接
否則會滲漏冷媒
消防灑水頭附近進行燒焊時要很小心
燒焊完成的樣子
可以先目視檢查一下是否完整
接下來要進行第一次檢測
看看所有銅管是否完整無滲漏
確定沒問題就可以將燒焊處作保溫披覆
保溫披覆工作務必確實
銅管保溫披覆工作完成的樣子
冷煤分崎器前後接頭也要確實做好保溫披覆
設計師要逐一檢查
這個部分常容易疏漏或不確實
再施作銅管的同時
全熱交換器的風管配置也跟著同步進行
要在有限的空間裡作最適當的路徑安排
現今的住宅設備實在太多了
再加上冷暖氣銅管、排水管,以及全熱交換器風管
使得天花板上方十分熱鬧
若沒有事前的精密規劃,可是會大塞車喔!
同樣的
全熱交換器的主風管配置完成要貼覆膠帶防止管內粉塵吸附
要檢查每個全熱交換器的風管口是否都貼覆妥當
***
於此同時
冷暖氣的施工也進行到
排水管配置了
由於冷氣使用時會產生冷凝水
因此必須配置排水管以排出
施工時
明管部分應於排水管外緣包覆一層保溫材質(如下圖)
包覆保溫材質的用意是為了避免排水管出現二度凝水問題
何謂二度凝水?
是指從冷氣機體因為低溫產生凝水流進排水管時
由於溫度仍較室溫低很多
造成排水管壁出現凝水現象
而產生滴漏水情形
因此,施作時要在排水管外緣包覆一層保溫材質
同時
為求排水順暢,應於適當距離內加設排水通氣立管
***
講到這裡要插播一下
除了檢查工程品質之外
還要檢查一下廁所
因為現場是毛胚狀態
所以事前有準備適當的如廁設施
但往往一段時日之後就面目全非臭氣熏天
這可是讓人受不了的事
所以必須要求師傅每次如廁後要清潔乾淨
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維持舒適的室內環境吧!
***
待木工進場施作天花板角材架構後
要開始安裝冷暖氣送風機的集風箱、風管等
集風箱主要是裝設在機體出風口
以及天花板出風口這兩個位置
天花板出風口的位置要由空調師傅與木工師傅相互配合
由木工預留出風尺寸
再由空調工廠訂製適當集風箱裝上
然後要開始安裝風管及電源線
包含冷暖氣機與全熱交換器的風管
這時更可以發現若事前沒有完善的設計
那天花板上方的空間將不敷使用
有時甚至要修改天花板造型或降低高度才行
那就會因與設計圖面不符容易與屋主產生爭議
所以事前的設計規劃真的很重要
從下圖不難看出天花板上方已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管線系統了吧!
這裡面有冷暖氣機的機體、集風箱、冷暖氣風管、銅管、電源線、智能系統資訊線、燈源線、開關線
以及全熱交換器的風管...等等
各組管線還必須維持其應有功能
不能互相干擾影響
除了設計師事前設計規劃很重要
於現場施作的師傅更是關鍵所在
必須挑選有耐心、不浮躁的師傅
尤其是這種大熱天
現場溫度高、粉塵瀰漫
得在汗水淋漓、視線模糊的狀態下完成這種繁瑣的工作
實在不容易
像這樣盤根錯節的管線
設計師還是得要仔細檢查喔
像是風管是否為順彎、是否有因擠壓而變形...等等
全熱交換器的分支出風口裝上集風箱後固定狀態
全熱交換器配管完成後要找個下班時間檢測一下出風狀態是否正常
各區域的出風量是否足量
至於為何要用下班時間檢測呢?
因位師傅下班後較無粉塵及噪音問題
可以避免兩個干擾因素:
1.施工粉塵會吸進全熱交換器內造成汙染
2.施工噪音會影響到檢查風管風聲的準確性
待檢查無誤後
要記得請師傅將所有出風口以膠帶封好
一樣是為了避免粉塵飄進管內帶來汙染
其他像是冷暖氣的出風口也一樣
都要確實貼覆好
另外要再檢查一下機體維修口的位置是否恰當
實際將維修口推開
看看是否方便進行維修工作
雖然將來交屋後需要維修的機會不多
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要是需要維修時才發現維修口開的位置不恰當
那可就要拆天花板大興土木了,十分麻煩
所以為了將來屋主入住後的便利性
這些檢查可不能少
完成所有空調施工後
在木工封板之前
要再進行一次全機測試
以確保運作正常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有需要測那麼多次嗎?
裝風管之前不是都測過了?
但是施工者與使用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沒有經過全機長時間的檢測
如何能確認各風管風切聲是否正常?
冷房效果需要多少時間?
冷凝水是否不會滴漏?
所有的"保證"總是要經過仔細的檢測才能向屋主保證不是嗎?
所以不要怕麻煩
多一分謹慎絕對可以多一分"保證"
結果不測沒事,一測就出問題--很容易當機
因為這一台是新款的主機與往常的主機有些技術上的不同
要重新查閱原廠技術手冊
並與原廠討論修正後再重新灌入冷媒
才確認正常運作
***
接續就等裝修工程主體完成後
在安排進場安裝出迴風口與操作面板囉!
延伸閱讀 : 本案裝修完工作品